
亲爱的各位,记得拜神拜佛时多多帮我祈祷,要继续支持我哦~~
*还有谁可以帮我练习英语口试呢?:-S
谢谢啊!
而我深深能够体会这语言转来转去的不便,自称为Language Disorder。话说本人做的节目是马来节目,自然必须接触许多马来人。和上司讲的是英语,而自己熟悉的是华语。在这几种语言穿来穿去的结果是,在紧急 时刻,在马来人家会冒出一两句“来”,“快点”。有时候,讲广东话会不小心参到几个马来母音...讲英语的时候,更是严重得无法组织完整的句子。这种状 况,使得你就算不咬到舌头,也快frustrated(华语有这个词儿吗?)到抓头发。
当中说得最不流利的应该是马来文。拜托,四年大学加上3年工作,我都不在讲马来话了。而这当中的不利,我已深深的体会到。
有 人告诉我说,习惯讲华语的我(华语有阴阳上去)在讲马来文时,有些音过于重而导致有粗鲁或不温和的感觉。因此,听者就会不喜欢你。可能语言掌握不好,所以 明明说了的话,他们还是会误解我的意思。一旦误解,就好像我不曾和他们沟通一样,于是他们觉得我高高在上,不把他们放在眼里。接着,在工作时,他们便产生 不参与感,有或没有问题也不想和你说话。于是,工作氛围变得僵硬纳闷。这一连串的连锁反应,让你不得不服呈,语言真是连接人和人的主要管道。没有了它,什么都难做成。
百无聊赖的周六,忽然心血来潮,到购物广场去采购一些食料,准备自己下厨煮点健康的。
昨夜从电视节目中看到,bell pepper (俗称灯笼椒)富高量维他命,吃了容易有饱足感,又能以压制癌细胞,所以建议减肥的人食用。看了其介绍的灯笼椒做法,得了一些概念,不按规矩的我,又有了创作新菜的点子。
在广场内采购时,大学记忆忽然浮现。还记得,那时一家几个housemate偶尔会想要大家一起做饭,于是便开心地去买点什么steamboat的材料,或煮abc汤,或煮糖水等等。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饭局,但是细心准备及过程中大伙的自由聊天,就可让我们过一个充实的晚上。开饭时闹哄哄的,乐极了。大学就是这样,无论大事小事都是那么地值得兴致跃跃。
乐于试验食物的我,抱着“没有什么跟什么一定不能混在一起”的狂想,从小就吓坏了家人。嘻。相反的,刻板的妈妈从不试着自己弄一套新的食谱出来,就算是跟着食谱做过了,下次还是要照版照模地步步为营,不敢胡来。
今天可好,没打算喂谁,就喂自己而已。
1)首先把一颗红灯笼椒切半,形成两个碗状,再把两片芝士各放进里面。然后放进微波炉去bake。
2)另一边,把番茄、绿灯笼椒、蘑菇、素鸡、虾仁切小块,以爆蒜炒拌,用些许盐和黑胡椒调味,起锅。
3)把煮好的材料倒进bake好的红灯笼椒,再榨点柠檬上去。
结果?我也不想自吹自擂,实在是赞到不行。
有研究就有收获。平常灯笼椒妈妈都拿来炒。这次用bake的红灯笼椒原来能把它里面的甜汁提炼出来(这甜味十分可口),并保留在“碗”里面,和芝士混合产生绝妙的化学作用。而番茄和柠檬的清香酸味更是为这简单的菜肴增添多几分不同的味道。
果然,吃完了一半个灯笼椒,我已经饱了。另外一个,待晚餐再吃吧。
嗯,好久没有成功的试验了!嘿嘿。
多年前到Angkor Wat去参观,喜欢上原始壁画,那种纹样。
于是有了这个草稿,想把它变成Digital Art,但是,从未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