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February 11, 2009

《樱桃的滋味》



人们一般会区别商业和艺术电影,是因为它们都有其相当明显的象征,容易让人辨别。

商业电影故事情节紧凑,人物鲜明。结构以需求、冲突、解围这三个act作准,有时还会标准低地出现在每30分钟以后。这些被时间证明了有效的说故事法,因而成为主流电影的框架。人们了解熟悉它,犹如明白车子有四个驱轮,它的速度快,可以带你抵达的地方也能够预算,乘坐着它,舒服自在,很有安全感。

艺术电影就不一定了。像用双脚行走般,有些人觉得累,有些人觉得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有些人觉得像在找路一样,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达到目的地,到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像想象中那样。长镜头、持久的镜头,充满诗意的空镜、重复的对白、不被催促的节奏、近乎写实的纪录,是新浪潮另类艺术电影的身份证。这些东西,看似容易玩,却不是人人玩得起,对那些刚要学习制作这类电影者而言,更是常有做作之嫌,弄巧反拙。

阿巴斯是伊朗国宝级的导演,和本地导演Yasmin巧合地都是广告导演出身。阿巴斯的作品获奖无数,如《何处是我朋友家?》和《樱桃的滋味》。这些作品的主题都很简单,故事发展更是一线下,人物只有一个动机,而故事就会顺着这个动机往下发展。

《樱桃的滋味》讲述一个想要结束生命的人,四处找人替他收尸。因此,来自各阶层的人,与他不断对话。开始看时,的确会陷入一种不知所云的迷糊状态(警告:别再打瞌睡的时候看)然而,慢慢地,生命的现象就具体起来了。最后,他有没有死去?和大多数艺术片一样,结局往往不是一个答案。然而过程中让观众玩味的关于生与死的问题,已经让你满载而归。

重复的对白,是我一直都想不明白的。是因为那个民族说话本是那样?纯粹纪实?(因为他们还讲得很自然)还是为了重复强调那些话,好让你洞察那些话背后的意义?当我发现本地有些独立影片也采用那样子的重复对白时,总觉得挺不自然,因此我比较相信前者,但仍有待证实。在两个人对话时,镜头也常只是锁在主人公身上,颇能凸显其一个人寂寞的世界,以及像是和自己对话。

很多人说,电影就是说故事。可是,《樱桃的滋味》更像是一个哲学家用影像来阐述他的哲学。上上下下的乘客,和车子不断绕道的景象,其实就是生命旅程本身的一个浓缩版。里面有一个寓言故事,很有意思。有一个土耳其人去看医生,他对医生说:“我整身都痛。当我用手指轻轻按我的头时,我的头就痛;手指按肚子时肚子就痛,按手臂时手臂就痛,按背后时背后就痛…” 医生检查后,说:“你的身体没有问题,是你的手指断了。”生命没有问题,是你看待生命的心有问题。

有人说,影片不须以商业或艺术来区分,只有好与不好的。如果你问我,《樱桃的滋味》好不好看,我会说,它不是很好看,可是它是一部好片。

2 comments:

野兽修行 said...

唯有影评,我没有信心写得比你好 :D

红色蚂蚁 said...

不能算是影评,没有看到,我那么多问号吗?
所以渴望懂事的人,给我指点迷津。

因为自修,所以更关注技术细节。

而影评更趋向普罗大众,还要写得吊你瘾,酱你才会进戏院看嘛。就像你的影评罗...每天骗人进戏院看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