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October 09, 2009

婚礼 人情

有什么时候,你的亲戚朋友会同聚一堂,以你为大主角?除了出生(那时你还没有朋友),还有死亡,便是结婚的时候。因此,一个婚礼可以反映很多人情,而人情可以反映这个人的性格和家庭背景。

现代人排斥繁复的礼俗,认为那很多余。有些人简化之,有些人弃之。简化和摒弃是有差距的。简化是像,男方过礼给女方的时候,本来要送鲜猪蹄,但车程路途遥远,所以用罐头猪蹄代之。换言之,礼还在,只是形式转换。弃之不做的多半是因为不理解背后的意义,因此做了而不懂为什么,当然很无聊。也有些人认为,搞那么多花枝招展的礼仪很费力,所以懒惰做。

入会洗礼有礼,剃头当和尚有礼,婚礼有礼,葬礼有礼。本人认为,礼仪象征的是生命一个时刻的重要性。一个人在婚礼中愿意履行的礼有多少,往往反映他/她对这件事有多重视。从另一角度想,如果没有任何的礼仪,出嫁不就是一个女孩子走出自己的家到男孩子的家住,和每天出门也没多大分别,将来也不会为之回味。当然绝不否认,婚姻美不美满不光只看结婚那一天新郎被逼高喊宣称的各种爱妻承诺,俩人在接下来的日子继续相互厮守才是关键。

从远古的大家庭走向今日的小家庭,和我同辈的年轻人,和其他亲戚们的关系是日渐疏远,顶多在过年时-或许-见上一次,以致婚宴上邀请他们变成一别扭的情况。华族一向注重家庭伦理关系。以前的屋里,中间一个厅堂,围绕之便是各个兄弟们的家庭,故“堂兄”,指的是和我们住同一堂里的兄弟姐妹,可见亲昵之程度。而如今,有些人很可能在长成人的时候,忽然发现自己有这么一个兄弟。有些人嫁到孩子都有一个了,在见到丈夫的姑姑的时候,会直问:“你是谁?”父母那一辈固然会坚持摆酒请这些“远方亲戚”,但越来越多年轻一辈对招待“这些人”感到不厌其烦。殊不知,别人愿意请假、愿意长途劳累来喝酒、愿意下厨、愿意东奔西跑替你张罗一切,是你的福气。最近还听说过这么一句话,”别人愿意来你的家是好事。”简单的一句,却包含深重的意义。别人愿意来你的家,代表别人喜欢亲近你,这也是福气。

一个注重感情和家庭关系的家庭办婚礼,会看到很多“好的attraction”随之而来。有很多好兄弟姐妹们愿意风尘仆仆来助阵搞气氛,在当天帮忙当司机、排糕点、拿鞋子... 在这一天,你完全可以知道你的attraction有多少,别人愿意为你付出多少。再加上女儿与父母拥抱拜别的时刻,在晚宴真诚感恩父母的新人,这些不经意流露的感情,有时候不仅感动结婚的人,也感动来作客的人。相反地,偶儿也会看到稍微冷清的场面,一些凑来的人,一些只是仪式性地与父母握手的动作,匆忙轮着敬酒的晚宴,令人感叹。

有些人喜欢自己圆自己的婚事,不喜欢礼仪,也不喜欢人多的场面,不喜欢和别人做多一点感情交流,也不喜欢参加别人的婚礼。这反映的是一个individualism盛行的时代,他们只相信自己。和我们生长在不同年代的妈妈说,“他们都不觉得自己有需要别人的一天。”

1 comment:

野兽修行 said...

那天读到一篇文章,说中国人为什么那么看重礼节,因为从前社会福利制度不发达,个人经济能力又极不稳定,于是大家通过繁琐的礼节和人情来达致一种变相的利益保障:我平时对你好,希望我有需要的时候你也对我好。

而现今社会,个人经济能力相对富裕,社会福利制度也相对成熟,于是为什么大家越来越不注重这些人情礼节了,正如你妈所说:他们都不觉得有需要别人的一天。